开源+AI:边端设备的智能化跃迁(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

“希望在云边端这样三位一体的AI产品服务上,提供非常好的优质服务。”

7月17日下午,在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活动中,RT-Thread睿赛德电子科技AI负责人叶昌带来了题为《开源+AI:让千亿级边端插上智能的翅膀》的精彩分享。

叶昌博士长期深耕嵌入式领域,专注于嵌入式深度学习算法、嵌入式大模型算法研发,核心研究方向涵盖AI算法设计与加速、控制算法设计及嵌入式端数值分析与计算等,具备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前沿的行业洞察。

在分享中,叶昌以睿赛德电子科技的开源实践为核心切入点,系统介绍了企业在行业内的深厚积淀——依托约25亿的设备装机量,以及25万至30万规模的开源社区开发者生态,构建起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与社群基础。他明确指出,随着技术融合加速,开源技术与AI的深度结合在边缘计算领域释放出巨大能量:一方面为千亿级边端设备带来了智能化变革的全新机遇,推动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跃迁;另一方面也为边缘侧部署提出了新挑战,如算力适配、功耗控制、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亟待突破。

此外,叶昌还对RT-Thread AI框架及未来技术路线进行了展望。他提出,面对AI领域“软”“硬”件协同的技术趋势(即从AI应用层直达硬件层的全链路能力需求),RT-Thread将聚焦“架起软硬件链接桥梁”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完善“边端侧”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通“AI到设备终端的最后一公里”。他强调,未来这一技术体系将为能源、工业、汽车、轨交等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产业实现效率提升与价值重构。

【上海硅巷】
7月17日下午,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二讲“开源free style”暨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活动在华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以“开源free style”为主题,特邀科技界、产业界、法律界等领域的六位专家展开分享,共同探讨开源理念在跨领域协作与创新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价值。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地理范围明确,东至江苏路,南至延安西路,西至凯旋路,北至长宁路-愚园路,以武夷路、定西路为十字支撑轴线,核心定位是打造“一站式新双创街区”。这里不仅承载着百年传承的开放创新生态,更是深化“科创中国”建设的“进阶版”实践载体,成为长宁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景标杆。

由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华阳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科普基地)承办的“创新说”活动,始终秉持“以科学家讲创新成果、谈创新感悟”的核心宗旨,致力于激发社会创新思维、营造浓厚创新氛围。自2023年启动至2025年7月,“创新说”已成功举办7讲,话题覆盖“科学求真”“科技向善”“创新唯美”“新青年&黑科技”“问题VS方法”“新人论@包容城市”“人机江湖”等多元领域,累计邀请近50位行业专家分享创新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

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由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培育,成立于2022年。该读书会以开源文化、技术哲学与数字时代阅读为核心定位,倡导“用开源的方式解构知识,用社区的力量重构认知”的理念,旨在搭建技术思想与人文阅读的连接桥梁,通过定期举办线下读书分享、主题讨论等活动,深入探索开源背后的协作精神、技术伦理与创新思维。

长宁区科协学会部洪嫣表示,区科协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持续立足学术创新交流的核心职责,重点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融合”的对话交流平台。未来将通过汇聚创新智慧、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创新模式、促进创新发展,在“上海硅巷”区域内培育“高浓度科创文化”,全方位展现长宁区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生动实践。

【企业简介】

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2006年起便深耕开源领域,其核心产品RT-Thread是我国装机量最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更是国内首个实现100%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完整且聚焦高端制造领域的操作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作为一家“开源原生”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睿赛德电子科技已构建起全球化的开发者生态,吸引数十万开发者加入,足迹遍布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基于长期的技术探索与客户服务经验,企业形成了“开源+商业”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打造出包含“睿擎工业开发平台”“程翧整车基础软件OS”在内的全系列产品矩阵。

目前,这些技术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器人等众多关键领域,成功服务于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等近万家知名客户,成为推动我国嵌入式领域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