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620号图书馆楼309-313室
“开源Free Style” 燃动硅巷——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暨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二讲成功举办
7月17日下午,2025年度“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二讲“开源free style”暨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活动在华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以“开源free style”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科技界、产业界、法律界等领域的六位专家进行分享,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开源理念推动跨领域协作和创新。

开源,在软件和技术领域,特指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允许用户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开发软件的许可证模式。开源,打破了封闭开发的壁垒,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参与到软件的创造和改进中,常用的Linux操作系统等,都是基于开源技术构建的。开源,最初源于软件编程,核心在于“开放”“共享”,促进了知识的自由流通,促进了技术的不断进化,促进了创新生态的繁荣。
电力设备物联网:开源驱动

上海遨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敏作为“新微生态”的代表,分享了电力设备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在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上海遨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电力物联网方向科研成果孵化的产业化公司。公司面向“发输变配用”的超高难工况,面向重要行业专用无线通信需求,成功实现了系统级超低功耗、海量接入、高可靠动态自组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鉴定,还荣获国家电网技术发明一等奖。
国际开源社区治理:从代码到生态的跨越

资深开源专家、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红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有关国际开源项目社区治理与运营策略的经验分享。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云原生领域的创新领导者。张红兵以开源生态为背景,介绍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开源社区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中国作为CNCF全球第二大开源贡献国,展现了强大的开源力量。团队开发的项目KubeEdge是中国第三个社区毕业项目,业界首个云边协同项目,通过先进的治理架构、高效的开发者协同机制、深度的工程化验证以及多元的生态推广路径,活跃社群达6K+,镜像下载量达340W+,有序促进了技术持续创新与升级。
开源大模型合规:数据与许可的边界探索

从法律角度出发,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云虎,结合自身的程序员和律师背景,分析了阿里通义千问许可证、MIT许可、DeepSeek模型发布许可、华为盘古大模型开源许可证等开源大模型的许可证的特点,并且通过案例,生动展示了许可证合规及数据训练、处理中的法律要点。赵云虎强调,在AI时代,确保技术探索既创新又合规,是每位从业者的必修课。
开源基建: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关节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创始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院院长张国锋带来了以《开源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内容分享。他指出,开源作为数字经济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在面临武器化、政治化及资源垄断等问题,这违背了开源精神。开源,需打破独占排他思维,讲求开放共享。张国锋路透了“开源创新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构建设想,以期汇聚全球技术、思想与商业力量,共建数字世界新规则。
软件供应链安全:开源生态的隐形防线

安全方面,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峰为大家带来了以“软件供应链安全洞察、挑战及探索”为题的讲演。他直言,当下开源组件也有潜藏的安全风险,随着开源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供应链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各种潜在威胁如影随形,比如说ChatGPT会引入具有安全风险的代码。由此,王峰介绍到,SBOM(软件物料清单)是开源风险管理的基石,利用AI+知识图谱构建开源软件基因图谱,确保组件溯源准确性。应对这些挑战的探索方向与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开源+AI:边端设备的智能化跃迁

RT-Thread睿赛德电子科技AI负责人叶昌进行了以《开源+AI:让千亿级边端插上智能的翅膀》为题的讲演。上海瑞赛德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6年起在开源领域活跃,积累了约25亿的装机量和25万至30万的开源社区开发者,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智能手表、轨道交通和车载等领域。开源技术与AI的深度融合,在边缘计算领域,释放出了巨大能量,为千亿级边端设备带来了智能变革新机遇。叶昌对RT-Thread AI框架及技术路线作了展望,面对AI的“软”“硬”件高速公路(从AI应用层直达硬件层的能力),架起链接“软”“硬”的桥梁,打造“边端侧”完备的基础建设,有效解决“AI到设备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在未来为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东至江苏路,南至延安西路,西至凯旋路,北至长宁路 – 愚园路,中间以武夷路、定西路为十字支撑,致力于打造成为一站式新双创街区。这里不仅是百年传承的开放创新生态,更是深化“科创中国”建设的“进阶版”,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长宁实践场景。
由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华阳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科普基地)承办的创新说,旨在以科学家讲创新成果、谈创新感悟,激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自2023年起至今年7月,“创新说”活动已成功举办7讲,分别围绕“科学求真”“科技向善”“创新唯美”“新青年&黑科技”“问题VS方法”“新人论@包容城市”、“人机江湖”等话题,先后邀请近50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创新故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油条咖啡开源读书会,由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培育,成立于2022年,是一个以开源文化、技术哲学与数字时代阅读为核心的社群,倡导“用开源的方式解构知识,用社区的力量重构认知”,进一步连接技术思想与人文阅读,通过定期线下读书分享讨论,探索开源背后协作精神、技术伦理与创新思维。
区科协学会部洪嫣表示,区科协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继续立足学术创新交流职责,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融合”的对话交流平台,汇聚创新智慧,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创新模式,促进创新发展,在上海硅巷培育“高浓度科创文化”,全方位展现长宁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奋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