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620号图书馆楼309-313室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编著《开源前沿课》正式出版——开源,与世界协同创新
大咖推荐
王怀民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源前沿课》是一本主要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的开源读物,涵盖开源发展历史、开源与数 字经济、开源数字商品生产线、开源服务业、国家开源创新体系、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试图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等多个角度,阐述开源范式的经济逻辑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开源范式的视角。相信本书对读者全方位认识开源、理解开源、参与开源、推动开源大有裨益!
陆首群 |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正在编写的《开源前沿课》,邀我写一个推介语。他们提出要将“探索开源世界的前沿知识与实践”贯穿于全书,我欣赏他们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
我认为,只有把握开源发展中的每一个由其当时的前沿迭代升华的关键节点,并对此作出精确的分析,才能向世人贡献《开源前沿课》这块瑰宝,我谨祝这本书的编著者取得成功!
孙文龙 |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前理事长
在数字经济时代,开源模式仍以其快速迭代、开放合作、公开透明的特性,发挥着推动生产、管理、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开源崛起的背景、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规律,研究探索其社会价值。《开源前沿课》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和系统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其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期待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开源。
推荐序一
王怀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2024 年 12 月 31 日
从开源操作系统到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再到开源芯片设计,开源创新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科技创新的重要范式,在推动技术创新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开源也从一个软件领域的专用术语拓展到开源硬件、开放数据、开放模型、开放内容、开放标准等数字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学习借鉴”开源代码算起,我国开源实践已有 30 年的时间,但开源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赋能作用远未为人们广泛认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次将开源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2021 年 11 月 30 日,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强调开源在驱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繁荣国内开源生态”的重点任务,设置“开源生态培育”专项行动。建设中国开源生态,需要更多领导干部对开源有深刻理解,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更有效融合。《开源前沿课》是一本主要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的开源读物,涵盖开源发展历史、开源与数字经济、开源数字商品生产线、开源服务业、国家开源创新体系、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试图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等多个角度,阐述开源范式的经济逻辑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开源范式的视角。相信本书对读者全方位认识开源、理解开源、参与开源、推动开源大有裨益!
对于今天的中国,开源创新既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让世界看到中国贡献和中国精神的重要契机。中国的开源创新正处于从“参与融入”到“蓄势引领”的关键阶段。本书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策源性项目,在媒体中与此概念相关的术语是所谓“根项目”,其含义都指向原创性、引领性的开源技术或项目。所谓“蓄势引领”,就是未来中国开源创新应该为世界提供更多策源性的开源项目。为此,我们必须躬身入局、虚心学习、脚踏实地、坚毅探索。
谈到开源,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源代码开放。但实际上,从最初的“自由软件”发展到现在,“开源”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我本人长期关注开源范式的演变,致力于推动我国开源创新生态的建设和发展。这里我想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观察与实践,谈三点我对开源创新的再认识:
第一,开源是一种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有效方法。我认为,开源遵循了达尔文的“演化论”世界观和“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基本原则,开源尊重每个参与方的个体创作意愿,通过营造开放性、多元化、自组织的创作环境,以初始开源版本为起点,充分激发大规模参与方的创作灵感,“遗传变异”形成众多衍生版本,进而在开源社区中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不同技术发展路径的选择,获得确定性。
第二,开源也是一种有效激发与汇聚全社会智力资源的高效组织模式。开源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实现全球智力资源的激发汇聚。大量优秀的开源项目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全球化、分布式协作的成功实践。开放源代码是原创者对其作品信心的表达,也是原创者力邀全天下志同道合者共同创造的姿态展现。
第三,开源还是一种商业竞争策略,更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开源是破解商业垄断、完成颠覆性创新的成功商业策略。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企业将不再有所谓开源与闭源之分,企业将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竞争对手灵活运用开源策略,通过开放什么、开放多少、何时开放赢得市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一个科技创新强国必将通过开放技术构建创新“公地”,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吸引和汇聚更多全球创新资源。
推荐序二
陆首群,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2024 年 12 月 4 日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正在编写一本《开源前沿课》,邀我写一个推介语。
他们提出要将“探索开源世界的前沿知识与实践”贯穿于全书,我欣赏他们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
确立“OpenSource”(开源)的概念并向全球发布,始于 1998 年 4 月 7 日在美国加州 PaloAlto 由 18 位“自由软件运动”领袖召开的“自由运动高层会议”通过的决议,至今 27 年。
但“开源(OpenSource)”实质上起始的时间要早得多,1969~1970年由 Bell 实验室开发的现代 UNIX 计算系统诞生,这在“前 UNIX ”时期是实行开源的,人们一般将 1970 年认定为 UNIX 元年,所以“开源(OpenSource)”实质上诞生时间至今已有 55 年的历史。
我认为,只有把握开源发展中的每一个由其当时的前沿迭代升华的关键节点,并对此作出精确的分析,才能向世人贡献《开源前沿课》这块瑰宝,我谨祝这本书的编著者取得成功!
推荐序三
孙文龙,曾任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开源云联盟理事长,2024 年 12 月 13 日
作为一个在软件行业长期耕耘的从业者,我见证了技术浪潮的风起云涌,也深刻体会到开源生态对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
开源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是一种全球化的广泛共识。它基于知识产权行为(让渡利益、公开代码、开源协议等),让开源项目代码在全球范围进行分享、协作、传播;同时世界各地开源开发者能够自由地得到这些源代码,并在遵从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参与开发、分享技术。这种群体智慧汇集与协作,对开源项目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正向循环推动的作用;而大型商业企业的参与,又极大地支持了开源项目的应用,并使之在应用中找到了商业价值,由此为开源项目又提供了一个正向激励,即基于该开源项目的产业生态循环。这是以往开源成功的基本规律。
在数字经济时代,开源模式仍以其快速迭代、开放合作、公开透明的特性,发挥着推动生产、管理、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而今,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开始影响信息技术几乎所有领域,也开始影响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规则提出了严重挑战。正是开源孕育了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那么开源也可以成为人类社会对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保障手段之一(我认为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把控应成为共识),这说明开源对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亦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开源崛起的背景、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规律,研究探索其社会价值。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的这本书对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和系统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其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期待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