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生·创无限”——上海开源大数据创新论坛复旦启幕:共话开源生态,共促数据未来

2025年6月13日 单位
“源新生·创无限”——上海开源大数据创新论坛复旦启幕:共话开源生态,共促数据未来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

概要


2025年6月8日,首届上海开源大数据创新论坛(“源新生·创无限”上海开源·走进复旦大学) 于早晨9:30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E1021举行,论坛由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主办,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开源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网络存储与智能计算实验室共同承办。



领导致辞


王新教授代表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致欢迎词诚挚欢迎各位嘉宾出席首届上海开源大数据创新论坛,共话开源生态、共促数据未来。借助本次论坛这一开放、合作、交流的平台,汇聚多方智慧,激发创新灵感,推动产学研各界在大数据与开源领域开展更加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图 1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教授


张国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欢迎词强调,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国内开源社区代表、顶尖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共同探讨大数据基础设施、开源治理、AI与数据融合等热点议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与案例分享,论坛希望激发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的活力。 


图 2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创始人张国锋教授


王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开源技术在数据治理、处理与应用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搭建开放协同平台,推动上海在大数据与开源融合创新上的前沿探索与产业转化。 


图 3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开源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伟教授


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傅晓明教授对“计算机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数据与专利数据”进行了分享。在计算机领域,科学研究成果数据与专利数据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重要双轮。前者反映学术界在算法、系统架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向的理论探索与前沿突破,后者则体现产业界对技术应用与落地的积极推进,推动技术商业化与产业升级。两类数据的协同分析不仅有助于洞察技术演进路径和研究热点,也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图 4 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傅晓明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准院开源治理标准总体组组长、木兰开源社区技术委员会委员、天工开物基金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开源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伟教授针对“从 OpenDigger 出发的开源世界”分享了相关心得。OpenDigger 是一个面向开源生态的数据分析平台,致力于挖掘和展示开源社区的多维度行为数据。它以开放、透明的方式收集 GitHub 等平台上的开发者活动、项目演化与协作网络,为研究人员、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图 5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伟教授


上海谙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桂佳杰展开了主题为“Apache Pulsar:新一代消息流平台的架构革命与开源实践”的分享,深入解析了 Pulsar 相较于传统消息系统(如 Kafka)在多租户架构、存储计算分离、无缝扩展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开源实践与社区生态建设,充分展现了 Pulsar 作为下一代消息流平台的创新潜力与应用价值。


图 6 上海谙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桂佳杰


颁奖


此次会议还进行了2024年度上海开源创新卓越成果奖的颁奖仪式,组委会隆重表彰了一批在开源技术研发、社区建设与产业应用中表现突出的项目团队。该奖项旨在激励开源创新实践,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彰显上海在打造开源高地、引领数字时代技术变革中的先锋角色。获奖者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开源生态的多元活力与广阔前景。